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中国高质量发展|小莲藕“链”意味着大产业

央广网武汉10月20日讯(记者赵玲、左阳)金秋十月,莲藕满湖。武汉市蔡甸区,肥硕、洁白、细嫩的莲藕从泥土中破土而出。经过清洗、分拣、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的超市、电商平台、生鲜市场。 作为中国莲藕人工栽培的起源地,蔡甸近年来以科技为引擎,以产业思维为抓手,推动莲藕从“地方特产”向“大产业”转变,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新发展道路。 莲藕农户挖莲藕(总台央视记者左阳摄) 科技力量,荷田“产业链”正在生长 “蔡甸莲藕粉清淡可口,莲藕汤一年四季香浓。”这不仅是大家的共识当地人的味觉记忆,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味觉记忆。其背后是一场由科技驱动的品质革命。 “我们主推的‘莲花湖2号’又称‘香粉王’,蛋白质含量高,糖分低,特别适合熬汤,在市场上有很高的认可度。”蔡甸区农业农村局农村产业发展科科长朱志坤表示,该品种已成为该地区莲藕的主力品种。建设规模化示范种植基地14个,良种选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蔡甸区莲藕品种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左阳 摄) 好的种子还需要搭配好的方法。蔡甸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广莲藕“浅泥”种植技术,改进了传统莲藕需要挖60至90厘米深的泥浆类型和只需要30至35厘米深的浅泥浆类型。这大大降低了挖掘难度和人工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 “我们希望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让种植、挖掘和销售变得更容易。”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柯卫东说。 在武汉绿乐A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鲜莲藕被精深加工成即食莲藕条、红烧莲藕、益生菌莲藕粉、软骨莲藕汤等多种产品。 “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农科院合作,在保鲜和深加工技术方面不断突破,产品附加值显着提升。”公司总经理冯军表示,深加工年产值d产品达到近5000万元。 产业发展应该惠及人民。蔡甸莲藕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上门作业、合作经营等方式,动员近万农户参与生产经营,连锁化发展,从“一地一香”到“全国一香” 蔡甸莲藕品牌推广月启动仪式(总台央视记者左阳摄) 在“龙门镖局”供应链公司的生产仓库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对新鲜采摘的莲藕进行分级、包装。该公司总经理曹雷介绍,这里每天处理8万至10万只莲藕订单,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全国,日销售额近20万元。 “我们不仅仅只是做清洗、分拣,下一步还要发展熟食加工,做莲藕汤、莲藕夹、莲藕丸,打造智能产业。“智能农业上游服务中心,下游打造莲藕休闲公园,实现三产业融合。”曹雷说。 这是蔡甸区推动莲藕产业“做大、做强、增链”的鲜明例证的缩影。蔡甸区正在制定《莲藕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实施了“十大重点行动”和40项具体任务,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目前,该区已引进玉禾、甲本、九联、欧云农业等一批莲藕加工企业,推动莲藕粉、莲藕饮料、莲藕汤、即食莲藕制品等各类产品的发展。张湾莲藕产业园、凤凰山食品加工园等载体加快建设,形成涵养效应。 “凯德“莲藕”还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北省名牌产品”等称号,2025年首次进入中国农业农产品公共品牌“百强榜”,品牌价值36.01亿元。 电商直播中心、仓储产地、冷链物流系统也在同时建设。蔡甸积极推动“蔡甸莲藕汤馆”连锁规范发展,设立“千城千店”,打通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蔡甸区委书记于从斌在近日举行的蔡甸莲藕品牌推广月开幕式上表示,蔡甸将力争用2至3年时间,推动莲藕年产量突破20万吨,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加快莲藕品牌发展。打造王亿级莲藕丛,让“成为带动人们的‘富链链’”。
上一篇:第七届中欧电影节在布鲁塞尔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