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我国“全球可持续运输认证体系”启动试运行,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王岳阳)“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近日在北京启动可持续交通燃料认证试运行。吉林松原松原绿色氨项目和中国燃气内蒙古绿色甲醇项目成为首批纳入认证的项目,标志着我国在可持续燃料国际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可持续燃料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海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首创这一国际认证制度,不仅可以将国际海事组织的相关规定与国内产业实际对接,还可以充分博弈我国可持续燃料产业的效益,减少产业污染。降低里亚尔成本,为发展国际燃料供应、加油、交易和定价中心提供支持,同时推动深层次运输和能源领域的发展。 “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知识中心发起。中国能建汇集中国电建、氢能公司等单位优势,完成了一系列认证体系文件的编制,开发了大数据平台,立足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部署了多项可持续燃料生产,重点攻克生物质气化、系统动态匹配等基础技术,并在整个行业“产、储、运、加”中互为补充。首批纳入认证的项目中,中燃气内蒙古项目采用独家“共气化”技术,利用废轮胎、生物质等废弃物生产绿色甲醇。目前年产能10万吨,计划2030年前增至30万吨。吉林松原项目采用了化工制造新型储存、稳定性等工业难题等多项世界领先技术,并入选现代国家发展项目第一批绿色低碳技术Eporma。中国能建总经济师周晓能表示,认证体系检测的运行将有助于我国打破对外油气的传统希望。依托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推动可持续燃料成为继电池、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绿色增长极,为全球航运减排贡献中国方案。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