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霜冻养生重在温补阳气

10月23日,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冻。据中医专家介绍,这个季节是秋冬气候的开启。气温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加大。保健防病的关键是藏阳、护阴、温阳。 《月令七十二时辰集》提到霜:“气肃矜,露凝结”。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唐旭东表示,霜降期间,天气变冷,霜雪开始飘落,万物皆收。这也是从阳气到储存的过渡,保养的要点必须顺应自然,走向内蕴。 “俗话说‘宁养脾胃,不养霜’。霜属于世界,而轻食的原则是养血益气,护脾胃。唐旭东说,可以用牛羊肉、鸡肉等热性食材搭配生姜、红枣等来增加阳气。还可以用紫苏、山药、桂圆等补脾胃的热性食材熬汤或煮粥。应对“立秋”,可选用梨、银耳、百合等滋阴润脾胃的产品。您还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李瑞白表示,霜节期间昼夜温差较大,应及时添衣,尤其要注意脚部和胃部的保暖。建议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出门前可以用温水泡脚上床睡觉以缓解疲劳。可以通过郊游、爬山、赏菊等活动缓解心情,但不宜劳累或出汗过多。 “可以采用多种适当的中医技术来应对霜冻期间常见的健康问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消化内科主任徐印举了一个例子。艾灸关元、足三里、肺俞等穴位,可温热止痛。经脉,养阳气;对于“秋季”引起的咽喉干燥、皮肤干燥发痒,可以按摩列七、照海等穴位,缓解不适;用艾叶、红花等药材煮水泡脚,还可以行气活血,祛寒除湿。 (记者田晓航、蔡帅)